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2023年保險行業春季投資策略:展望新周期起點 2023-02-07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new.qq.com/rain/a/20230206A017WS00"

(報告出品方作者:東北證券,鄭君怡)1.回顧:保險股取得超額收益,業績處于周期底部1.1.保險股22年顯著跑贏大盤,23年初與大盤持平截至2022年一月底保險股和大盤持平。保險指數上漲6.2%,跑輸大盤1.1%。2022年全年,保險指數跌5.5%,顯著跑贏大盤。而滬深300下跌跌22%、萬得全A下跌19%,保險指數跑贏滬深300及萬得全A分別16%,13%。分月度來看,2022年保險指數的超額收益主要產生于1月、8-9月及11-12月。從成因來看階段性的行情包括政策及利率變動推動股價上漲的核心,估值修復是保險股短期超額收益的主要原因。2022年全年,保險個股漲幅排名:中國人壽+23%>中國人保+11%>中國平安-7%>中國太保-10%>新華保險-23%。中國人壽憑借品牌及經營優勢負債端表現相對穩健且資產端彈性較足,與之相比,平安、太保資產端彈性稍弱,新華負債端相對表現乏力,整體來看中國人壽股價表現較好。分季度來看,Q1險企下跌最嚴重。開門紅不理想疊加疫情導致22年Q1新單下滑較大。2022年Q1出現明顯的下跌趨勢,保險公司開門紅的效果并不理想,本來壽險行業整個個險轉型都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再加上疫情的反復,特別是個險營銷的現場管理、客戶面談都受到影響,客戶購買保險意愿相對較低。在新單保費方面,2022年Q1更是延續了2021年的頹勢,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平安第一季新單保費分別下滑了1.5%、6.8%以及15.4%。根據公司公告顯示,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2022年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6.58億、151.78億、54.37億、13.44億,同比增速分別為-24.1%、-46.9%、-36.4%、-78.7%。總體來說,2022Q1保險公司負債資產端都面臨巨大壓力,市場Q1表現出現拐點。從代理人數量來看,一季度后下滑顯著。截至2022年Q2,上市險企營銷員較2021年年底減少82萬人,較2020年年底減少110.6萬人。營銷員的快速流失導致險企高價值業務受到壓制,多家壽險公司長期期交業務及新業務價值出現負增長。1.2.2022年監管從渠道產品各方面進行深化改革從監管政策來看,2022年保險行業進入嚴監管周期。1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銀行保險機構關聯交易管理辦法》爭取監管標準一致性基礎上的差異化監管。并確保對機構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規行為的處理措施。2月1日,根據銀保監會相關政策《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2022年修訂版)》,保險公司只可銷售文件內規定的開發的成人重大疾病保險產品。數據顯示,重疾險保費約占人身險總保費的60%。在過去的幾年里重疾險一直是人身險公司的支柱產品,高門檻和高保費對其相對有利。全國有效重疾險保單已超過2.2億單,重疾險的規定范圍改變之后,市場銷售情況持續低迷,快速發展的百萬醫療險、惠民保等醫療險種也對重疾險市場造成比較明顯的沖擊。4月15日,銀保監會發布《人身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首次提出人身險銷售全鏈行為監管,并對人身保險銷售的行為作出了明確的界定。要求設立獨立于銷售部門以外的合規管理部門,對保險銷售行為作出審查和監督,嚴格審查相關的銷售、宣傳和培訓資料等文件,并建立相關監察制度。2022其他相關政策變動:1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專項檢查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專項檢查,重點關注對象為以資本運作為主業的金控平臺,以及以激進擴張的產業資本為股東的中小型保險機構。重點內容包括關聯交易制度機制、關聯交易信息披露、關聯交易審查、資金運用類關聯交易行為等四個方面。1月19日,銀保監會印發《關于精簡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報告事項的通知》1、取消已通過監管信息系統報送的報告和公司內部投資管理事務等事項,壓實機構主體經營管理責任,提高風險監管質效。2、整合不同資產類別,將股權、不動產、金融產品等投資情況報告合并為保險資金運用季度報告,減少分散化、碎片化信息,提高報告的系統性。3、進一步規范監管報告報送行為。5月10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規范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銀行保險機構開展商業養老金融業務應體現養老屬性,產品期限符合客戶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商業養老金融產品宣傳材料和銷售文件應當簡明易懂,不得包含與事實不符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商業養老理財產品不得宣傳預期收益率。商業養老金融業務合作費用水平原則上不高于本機構其他同類型業務銀行保險機構。鼓勵積極投向符合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的領域,對于符合通知規定的商業養老金融產品,銀行保險機構可在產品名稱和營銷宣傳中使用“養老”字樣。11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人身保險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保險公司在公司官方網站以外披露產品信息的內容不得與公司官方網站披露的內容相沖突。保險公司的產品信息材料應有充分的認定依據和完善的保密措施。保險公司銷售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險產品,應在銷售過程中以紙質或電子形式向投保人提供產品說明書。保險公司決定停止銷售保險產品的,應當自決定停止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披露后續服務措施等相關信息。11月18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開展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專項風險排查工作的通知》排查重點包括但不限于:增額比例超過產品定價利率、利潤測試的投資收益假設超過公司近5年平均投資收益率水平、產品定價的附加費用率假設明顯低于實際銷售費用等。針對排查發現存在上述問題的產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并按監管規定要求報送產品停售報告,并做好已銷售保單的服務保障工作。1.3.上市險企22年收入和支出受資本市場及疫情影響顯著22年上市險企利潤表現預計不佳。資產端,2022年震蕩的資本市場使得上市險企的凈利潤也受到股市下跌影響。從三季報來看,在五家A股上市險企中,僅有中國人保一家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3.1%的同比正增長,其他4家則呈現6%~57%的負增長,預計A股上市險企2022年歸母凈利潤均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疫情影響展業,利率波動影響準備金計提。受疫情影響代理人面對面展業,同時險企銷售更多的銀保及儲蓄類產品等低傭金率產品,上市四家主流壽險公司手續費及傭金22年在支出中占比較少,逐步收窄。同時受750中債國債收益率移動平均影響及實質償二代影響,保險公司準備金計提占比從21年-22年顯著增加。政策對準備金計提嚴格把控,22年3月9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1-7號)》明確準備金評估的原則和方法,并加強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準備金的管理,要求保險公司對分支機構的準備金評估應客觀、公允地反映分支機構的經營情況。規范準備金回溯分析工作,明確了當保險公司的準備金回溯結果出現較大偏差時,保險公司應采取的具體整改措施。1.4.壽險:代理人人數即將筑底,NBV降幅逐步收窄22年總保費維持低位增長態勢。銀保監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保險行業共取得原保險保費收入46957億元,同比增長4.58%;保險金額增長12.63%,保險賠付支出同比下降0.79%。相比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保險行業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6.12%、4.05%、4.58%,可見,2022年行業保費收入仍處在低增長水平,但較2021年略有上升。人身險、財產險及健康險增速均放緩,意外險為唯一負增長的險種。2022年,健康險合計實現原保費8652.84億元,同比下滑1.7%;意外險合計實現原保費8653億元,同比下滑11%。主要由于疫情減少外出。2022年度,保險業提供保險金額13678.65萬億元,原保費賠付支出1.55萬億元,同比下降0.79%。截止2022年末,保險業資產總額達27.15萬億元,同比增長9.08%;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5.05萬億元,同比增長7.85%。從保費收入結構來看,2022年保費增長點主要來自財險公司,共取得保費收入1486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8.7%。人身險公司2022年共取得保費收入32091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2.78%。從新單增速和NBVM來看,降幅收窄原因不同。平安新單增速不佳但NBVM處相對高位,國壽新單增速穩健但NBVM略有承壓,太保新單增速上行且NBVM迎拐點,新華新單增速、NBVM均處于低位。新單增速及NBVM的變化,本質上還是因為各家險企負債端經營策略不同。(1)一方面,從產品策略角度來看,銷售短期險種可能會提高即期保費收入,但降低總體新業務價值率,從渠道角度來看,大量擴展銀保戰略會充實規模保費,但銀保渠道的新業務價值率相對較低。(2)另一方面,各家險企的代理人結構不同導致代理人清虛的進度差異,從而導致險企NBV的下滑幅度差異。1.5.產險:費用率下降,綜合成本率維持穩定產險經過商車費改后,總綜合成本率保穩定,將持續釋放成本利潤。財險表現較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商車費改后,整體財險的費用率下行幅度大于或基本與綜合賠付率上行幅度持平,行業向減費穩利方向發展,良性循環逐漸增強,頭部險企中國財險費用率控制優異,有望持續釋放利率保持較高的ROE水平。總體來說,產險整體維持高景氣,業務質態不斷提升。主要上市險企累計財險保費均保持穩健增長。頭部險企近年來不斷聚焦“提質、降本、增效”,通過不斷升級精算定價模型、精細化管控、強化承保風險選擇,提高承保質量,助力承保利潤提升。同時,車險和非車險發展更加均衡。1.6.資產端:權益資產的投資收益率拖累整體表現截至2022年Q3險企的凈投資收益率基本維持在4.1-4.2%水平,高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水平。其中平安4.20%、國壽4.12%、太保4.10%。總投資收益率由于受到權益市場及房地產債的減值影響,普遍低于凈投資收益率,其中平安總投資收益率最低為2.70%,太保最高為4.10%,國壽為4.03%,新華為3.70%。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收益率波動是拖累投資收益的主因。根據太保披露的數據,H122其權益資產投資收益率僅1.20%。資產減值的影響在2022年已經大幅減輕:以平安為例,2021年已處理華夏幸福相關資產減值432億元,H122公告顯示華夏幸福股權投資僅余31.54億元,規模極小。此外,公司投資的金茂、旭輝、碧桂園等公司,計提的減值準備也基本可以覆蓋可能的投資損失。2.展望:負債端代理人人數筑底,新周期起點復盤近十年的保費收入可以觀測到,14、16年初開門紅驅動整體保費收入有明顯同比上行,而18年初受制于監管對快返型短期產品的限制,總保費收入同比大幅下滑,可以看出保險公司的核心收入保費收入呈現一定的周期性,而這種周期性表現為代理人周期,季節周期及監管周期。從19年-21年的代理人持續下滑下,但保費增速基本趨于穩定,可以看出整體保費收入受代理人的周期影響在逐步減弱,行業正向成熟穩定方向發展。我們認為隨著代理人人數的持續下滑,保險行業新周期將開啟,新周期的特征表現為代理人人數并不會成為驅動總保費收入的顯著變量。渠道轉型近三年可見端倪。2.1.渠道:改革成效開始顯現,銀保繼續發力過去一年,代理人流失速度較快,其中原因包含:1.新冠疫情導致無法與客戶面談,銷售難度增加2.代理人的收入多年停滯不前3.部分險企主動清虛,壓降數量、提升質量等。從規模巨大的營銷員流失可以說明,傳統的營銷模式亟需改革。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退,以及消費者對保險的認知越來越專業,傳統代理人模式的瓶頸愈發明顯。新冠疫情推動險企線上化和數字化改革進程,加速了傳統代理人模式的問題顯現,在增員和產能上都遭遇了很大的挑戰。我們認為代理人的流失速度將減緩,并有望在2023年實現筑底。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渠道改革后,代理人人均產能明顯提升,改革的成效逐步顯現。伴隨產品的市場接受度提高,產品銷售難度將降低,代理人留存率、增員情況有望改善,代理人規模的變動將逐步由險企清虛主導演變為自然汰換主導。銀保方面,太保、新華將持續發力銀保渠道,平安圍繞平安銀行逐步完善新銀保建設,國壽銀保渠道較為穩健,預計2023年各險企關于銀保渠道的發展戰略不會發生較大變化。預計平安和國壽NBV會在23年先于其他險企出現拐點。平安及國壽已經在個險新單下滑幅度有所減緩,同時人均產能提升排名前列,相對而言國壽比平安更加依賴銀保渠道,國壽通過銀保渠道銷售新單已經將總新單控制在正增長水平。銀保渠道雖然貢獻業務價值低,但我們預計仍將是險企23年的主要戰略。從下圖可以看出,新華的銀保渠道新單高達65%,這也是22年新華總NBV下滑最大的核心原因,國壽和平安銀保渠道新單占比較為健康為20%以下,個險新單遠比總新單增速下滑幅度更大,說明險企正在加大力度發展銀保渠道以保持總新單的數量,因此我們認為險企23年雖然存在轉型價值任務,但依然依賴銀保渠道貢獻總保費收入。我們預計壽險保費整體仍小幅承壓,2022年各大上市險企三季報看,當前各大險企深化渠道改革,人力下滑趨緩,高質量人力有望使人均FYC及保單繼續率逐步提升。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正式啟動、開門紅逐漸開啟,以及近期“理財產品破凈”等因素催化,壽險月度保費或有望迎來邊際改善,2023壽險NBV缺口或有望逐步。中長期來看,我國人壽保險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一方面,我國將無可避免地進入到社會人口老齡化持續加快的進程中,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深帶來的主要矛盾是養老保障的供不應求,因此迫切需要引入商業養老保險來扭轉日趨嚴峻的養老形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壽險行業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還處于較低水平。銀保監會數據計算,我國大陸地區壽險的保險密度約為160美元,而日本、英國超過900美元,美國和瑞士均超過2000美元。我國人壽保險市場與海外相比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2.2.產品:儲蓄型新單占比上升,擴規模補價值每一輪保險行業周期都伴隨著量增價提的體征,隨著代理人數量下滑放緩,我們預計2023年將迎來代理人人數筑底,同時新一輪的擴規模將與保質量周期同步,從新單結構可以看出明顯差異。各險企表現如下:平安:短長交保障儲蓄混合型占比明顯提升,長期保障型占比明顯下降,預計趨勢將持續。新華:健康險占比明顯下降,分紅險占比明顯提升,傳統險占比亦有提升。國壽:壽險新單占比提升,健康險新單占比下降。儲蓄險新單的提升和整個市場利率下行理財產品缺乏有關,但對險企將帶來價值考核的壓力。對于客戶而言,儲蓄險IRR較高并且確定,較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風險收益比更佳,因此儲蓄險規模增長迅速。但是儲蓄險的NBVM遠低于健康險,根據平安2021年報,長期保障型86.7%,長短交保障儲蓄混合型為47.4%20.8%。過去的保險業發展也證明儲蓄險帶來的利差費差損壓力,或難以長期發展。儲蓄險向保險客戶承諾的收益率較高,以增額壽為代表的產品復利收益率可以達到3%+。兌付承諾收益會加重險企對自身投資收益的依賴。增額終身壽險及高預定利率產品受面臨下架風險。2022年銷售火爆的增額壽產品不僅收益高,而且還具備減保、轉換年金等靈活條款,可能會使退保率高于精算假設,形成費差損。回顧歷史,90年代高預定利率的儲蓄險產品最終釀成利差損危機,監管為此大幅下調預定利率,險企花費很長時間解決歷史包袱。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周期下,保險開門紅吸引力加大,若未來監管下調預定利率,儲蓄險吸引力或面臨挑戰。儲蓄險更類似理財產品,吸引力唯在收益率高低,加劇產品收益率“內卷”。如監管再度下調預定利率,儲蓄險的銷售熱度或將迅速消退。2.3.健康險:通過普惠化擴大覆蓋人口數量,但價值率會受影響健康險增速放緩主要因為重疾險增長乏力。2022年健康險承壓明顯,健康險去年全年共實現保費收入8653億元,同比僅增長2.4%。相比較之下,2020年之前增速一度達20%-30%,尤其是近兩年支柱的重疾險新單增長持續乏力,新冠疫情引起了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但重疾險表現卻不佳。健康險的發展依賴強制參保或政府補貼。健康險空間的增長、發展具備可持續性以及保費漲幅可控需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強制參保,二是財政補貼。商業健康險市場最大的美國也同樣,2020年美國政府出資、商保經辦類業務(MedicareAdvantage和MCO等)保費近5000億美元,占健康險公司保費收入的60%以上。政府補助的惠民保迅速覆蓋,且賠付率較高。在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發揮“廣覆蓋、保基本”作用,醫保目錄外項目以及重特大、罕見病自費部分尚無法得到保障,而商業醫療保險通常對投保人健康狀況、年齡等有要求,保費相對較高。惠民保具有低門檻、低保費、高保額的特點,能為中低收入人群分攤高額醫療費用,減少因病致貧返貧風險。我國財政實力有限,難以大規模直接補貼健康險。以惠民保為代表的普惠型健康險,政府背書、商保承辦、費率較低,有望迅速提高健康險的覆蓋率,并成為主流健康險種。2022年上半年,惠民保已覆蓋大約1.4億人,大部分城市惠民保的賠付率處于75%-85%區間,顯著高于商業健康險的30-40%。惠民保賠付率高依賴政府補貼。全國各地區項目的惠民保投保率差別較大,有的達到了50%以上。同時,惠民保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存在一些惡性競爭現象,有的產品盡管以惠民保之名宣傳,卻沒有真正的惠民產品。從賠付率來看,各項目也有明顯分化。惠民保面臨高賠付率和可持續性間如何求得平衡等問題,將會影響長遠發展。相比重疾險,短期惠民保確實具有一定替代性。惠民保受歡迎的原因,我們認為:一是其獲得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背書和支持,提高了公眾信任度;二是惠民保填補了市場需求空白,尤其對中老年、帶病或非標群體更為友好;三是其高性價比,多地惠民保一年保費不足100元,但保額高達100萬元。我們預計2023年惠民保總規模突破200億,同時在惠民保的高免賠額和差異化賠付下,居民保險需求或進一步激發,傳統醫療險也會有一定增長。2.4.養老險:回歸服務本質,養老和醫療屬性區別于其他金融產品個人養老金制度框架正式落地,各大金融機構角逐養老金藍海。2022年4月20日,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參加人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并且可以用繳納的個人養老金在符合規定的金融機構購買金融產品,并承擔相應的風險,應當指定或者開立一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5月10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規范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規定銀行保險機構開展商業養老金融業務應體現養老屬性,符合客戶長期養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點。還對宣傳材料進行規范,禁止宣傳預期收益率,鼓勵積極投向符合國家和產業政策的領域。9月28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促進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可參與個人養老金的保險產品的種類,且規定了可經營個人養老金相關業務保險公司的條件:上季度末所有者權益不低于50億元且不低于公司股本的75%;上季度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上季度末責任準備金覆蓋率不低于100%;最近3年未受到金融監管部門重大行政處罰。12月1日,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河南省、廣東省、四川省、陜西省等10個省(市)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參與試點養老保險公司為: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國民養老保險。試點內容:1、提供包括養老賬戶管理、養老規劃、資金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養老需求。2、探索利用多渠道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更廣泛地覆蓋和觸達廣大人民群眾3、探索建立與商業養老金業務特點相適應的銷售長期激勵機制、風險管控機制和投資管理機制等。11月22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基本要求,對資本實力和經營規范嚴格把關,未來發展的趨勢將持續完善相應業務規則,有利于規范公司經營行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個人養老保險產品優勢在于保底收益高于2.75%且期險較長。根據規定,個人養老金可以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目前,首批產品名單中共有6家保險公司的7款產品供消費者選擇。首批7款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都是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和儲蓄、理財等其他幾類產品相比,個人養老保險產品優勢在于保底收益高于2.75%且期險較長。一般來說,個人養老儲蓄產品提供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檔儲蓄存款產品,收益率應略高于當前整存整取五年利率2.75%;主要期限在3年以上,個人養老保險產品包括年金保險、兩全保險,也將納入當前時點的稅延養老險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個人養老保險產品優勢在于保底收益高于2.75%且期險較長。保險+養老社區模式奠定了保險公司參與養老的獨特性,客戶或愿意接受保險相比基金的穩定收益率換取入住養老社區資格。人口老齡化+財富分化,高凈值人群的養老具備較大的挖掘價值。對于險企而言,龐大的資產規模可以投資建設高標準的養老資源,包括社區、護理資源等。保險資金可以作為接口接入高凈值客戶。泰康目前的模式較為成熟,客戶購買保險,即可參與幸福有約計劃,以期權(確認函)的形式鎖定泰康養老社區的居住資格。保險+養老社區可能會成為險企參與養老業務的主流方式。客戶的保險費可以作為入住押金,返還的現金流可以作為居住期間的租金和生活費用,定價合理得平衡好險企和客戶利益時,有望實現可持續發展。銷售+服務將成為未來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保險銷售+后端服務”模式正成為行業新發展方向,越來越多的險企開始深耕這一新賽道。英國BUPA公司通過醫療業務優勢切入養老社區,目前醫療和老年護理均成重要收入。國內險企雖無醫療優勢,但可從護理切入,泰康即如是。我們預計隨著老齡化養老問題的加劇,擁有良好后端服務及配套醫療設施的險企將逐步擴大優勢,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個人養老金賬戶試行,每人每年1.2萬稅前抵扣額度。預計會帶來整體保險行業的部分增量。而保險公司區別于基金公司及券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理賠及后端服務。這一點奠定了保險公司的強大競爭壁壘。3.展望:資產端房地產政策利好,長端利率上行3.1.房地產政策利好,資產端信用風險顯著降低披露口徑整體保險公司涉房資產占比均低于6%,隨著地產政策利好,房地產對資產端的影響逐步消除。根據平安報表顯示,中國平安最新不動產投資規模為股權471.42億元、債權437.27億元、物權1156.38億元,合計2065.07億元,占投資資產比重為4.81%。按照平安的口徑,可計算國壽、太保、新華不動產投資規模分別為1790.66億元、985.70億元、584.80億元,占比分別為3.60%、5.08%、5.13%。我們預計(1)房地產股權方面,由于房地產經營改善需要時間,政策主要旨在保護優質市場主體不破產,整體股權減值部分或可轉回,但分紅回報增長可能性較小。(2)房地產債權方面,預計部分債權在重組或新的房地產政策下,信用風險將顯著下降。但險企的收益率即為房企的融資成本,近年來一直處于下行趨勢,預計趨勢將保持。(3)不動產物權方面,收益率隨經濟波動,伴隨經濟復蘇、線下商業活動活躍,租金收益將明顯提升。3.2.同步實行IFRS9和IFRS17,資產端收益波動加大IF9和I17同步實施將要求險企投資端和負債端聯動。如果考慮負債端的同步變動來配置資產端將有利于險企平滑利潤。FVTPL的增加會加大公司資產端投資收益的波動,從而加大利潤的波動。IFRS9下金融資產重分類,將金融資產分為FVTPL、FVOCI和AC三類。原本IAS39框架下,交易性金融資產分入FVTPL,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分入FVTPL和FVOCI,持有至到期投資分入AC。平安已于2018年實行IFRS9,FVTPL資產占比由2017年的4.6%升至2018年的24.0%。FVTPL的增加會加大公司資產端投資收益的波動,從而加大利潤的波動。IFRS17聚焦保險利潤分析,保險業務收入僅確認跟保險服務相關的收入,將減少收入同時對投資端與負債端聯動要求更高。承保利潤和投資收益將分開披露。采用即期利率計量凈資產,利率頻繁變動將影響利潤表現,考慮到IFRS9下以市價計的投資資產占比提升,一定程度上可緩解報表波動程度。3.3.經濟穩增長預期下利率有望上行,權益市場回暖經濟復蘇預期下,長端利率有望上行。隨著疫情復蘇態勢,居民消費持續回暖,根據IMF預測2023年中國實際GDP有望達到4.4%顯著高于2022年3%的GDP增長率,疫情防控放開后帶來的消費級經濟復蘇預期有望帶動長端利率上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從10月底的2.6%升至2月2號的2.9%,上升幅度30BP。預計上半年破3在即。利率主要從三方面影響保險股:(1)準備金的計提;(2)利潤;(3)內含價值中NBV和VBIF。復盤過去七年利率走勢,可以得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利率反彈較大,2020年4月-2020年11月利率反彈也較大,同時保險股都跑出了相對較高的超額收益。我們認為,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保險股的重要指標。從基本面看,在利率上行期間,保險公司新配置保險資金收益率將上行帶動凈投資收益提升從而帶動預期內含價值的提升,根據敏感性測試,投資收益率每變動50BP,NBV上行10%-37%,VBIF上行14%-22%。權益市場估值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未來上行空間大于下行空間。滬深300估值當前仍處于相對低位,市盈率、市凈率均處于合理估值區間下限。市盈率約近5年40%分位,市凈率約30%分位。在低估值水平下,未來權益市場上行空間將大于下行空間。我們預計2023年,險企面臨的將是負債端為弱復蘇且分化、利率震蕩上行同時權益市場有望好轉的情景,我們認為這與2020年4月至11月及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的市場有些類似,險企的貝塔行情較為明顯。(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關鍵字標籤:第三責任險
高級、高質感、高時尚手工婚紗禮服,可出租及購買。
專業攝影團隊為您拍攝出最完美的婚紗照。